制”、“复试制”……
&esp;&esp;说起“回避制”,刘瑶联想到上辈子各行各业的回避制度,最常见的就是在诉讼和刑事案件中遇到的回避,其中国家公务员的回避制度更为严格。
&esp;&esp;刘据则是对刘瑶的回避说法感兴趣。
&esp;&esp;考官与考生存在特定关系需要回避,比如亲缘、师生。
&esp;&esp;还有考官不得在籍贯当地监考,防止袒护本地学子,最好异地监考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刘据若有所思 ,“不止科举,其实许多事情也应如此,阿父的‘仕官避本籍’可以用在方方面面。”
&esp;&esp;刘瑶点头,“特别是在一些重要位置的,比如税赋、刑法这些方面的官员,能避多远就避多远,本县人不能用,临县其实也近了。”
&esp;&esp;更多内容请搜索qq频道:西图澜娅
&esp;&esp;刘据眸光大亮,连连点头。
&esp;&esp;次日,他就给刘彻写信,给他说了这法子,请刘彻派一个大儒作为明年幽州科举的主考官,若是还有富余,其他考官也帮忙凑齐,那就更好了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刘彻收到刘据的信后,笑骂道:“还真是不客气!”
&esp;&esp;不过太子补充的回避制度让他很满意,对于太子的要求,他也就满足了。
&esp;&esp;事后,他没少向三公九卿炫耀,毕竟太子机敏过人,他也有面子。
&esp;&esp;而且太子这些年在幽州的所作所为,可谓是文武双全,幽州军政一把抓,将东胡各部都收拾的服服气气,证明有手段有魄力,不是受人钳制的文弱之人。
&esp;&esp;听闻刘瑶要在幽州建一个“玄武楼”,刘彻也有了想法,当即给刘彻下旨,他也要在幽州建一栋高楼来彰显大汉天子的威仪。
&esp;&esp;最后先紧着刘彻,将他的帝王楼给建了,才能轮到刘瑶。
&esp;&esp;刘瑶:……
&esp;&esp;第164章 他怎么能敢啊!
&esp;&esp;就这样,次年太始二年,幽州科举大改,其中不少改动,引得不少人哀嚎。
&esp;&esp;此次科举大改,也牵动着天下不少学子的注意力。
&esp;&esp;众所周知,幽州现今归太子管,他对幽州施展的政策,以后多半会推广到全国,科举选拔这些年已经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主流,过往的“举孝廉”名存实亡。
&esp;&esp;而今的科举大改政策,等到太子登基,以后也会成为天下的政策。
&esp;&esp;同时也是这时,刘据与刘彻商议,正式将科举改成三年一期 。
&esp;&esp;为此,幽州乡试的时候,幽州来了许多没有应试的学子前来游玩。
&esp;&esp;这些学子来到幽州,一开始还以为来错了地方,因为与他们从父辈或者书籍中知道的幽州几乎没多少相似之处,荒凉褪去,处处繁华,许多郡县比汉中的郡县还热闹。
&esp;&esp;这里的百姓大概与外族相处久了,声音、脾气都比汉中、长安的人大。
&esp;&esp;过往说起边塞的外族,印象都是凶悍,塞外蛮夷,幽州大片地方都是苦寒之地 ,东胡部族不知道有多少,可此次到来,发现外族虽然彪悍,可在幽州也要夹着尾巴做人,而且那些乌桓、羌族的贵族也要认字,还要考试,简直将那些贵族尤其成年的贵族逼得掉头发。
&esp;&esp;他们这些学子对上身穿外族服饰的人有些怵,但是那些外族人看到他们这些儒生模样的人也有怕,大家各有各的忌惮,基本上能和谐长处。
&esp;&esp;刘瑶看到,觉得挺有趣的,表示这是对学问的畏惧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太始二年,秋,刘瑶离开幽州,回到长安。
&esp;&esp;离别长安一年,长安的变化没有多大。
&esp;&esp;至于朝堂之上,刘琼掌握的绣衣坊名声越来越大,前段时间,刘彻又命绣衣使者巡查天下,搜罗天下情报与各地百姓的情报,打击地方豪强与天下不法之事。
&esp;&esp;而在绣衣坊的绣衣使者当中,江充是刘琼下面最出名的属下,尤其刘瑶去幽州的这一年,江充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,有时直接越过刘琼,直接向刘彻复命。
&esp;&esp;刘瑶听说后,挑了挑眉,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刘琼。
&esp;&esp;“……”刘琼有些尴尬地挠了挠耳根,“阿姊,江充此人还在我的控制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