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剩余四位游击将军,倒是稍稍年轻一些,有三位是从三边调任过来,还有一位则是地方卫所调转过来。
&esp;&esp;“这些人不具体领兵作训,一些才具不足,贪生怕死的,不用就是了。”
&esp;&esp;就陈汉兵制而言,到了游击、参将这个层次,领兵就无定额,往往是根据具体战役,听从团营都督的差遣。
&esp;&esp;议罢事,将众将挥退,贾珩也是拿着宋源递送而来的汇总簿册翻阅着。
&esp;&esp;经过持续不断的招兵,果勇营兵额现已补齐两万余人的兵额,其中新兵有万人,以五百人一营,暂编为二十个营,等他回去亲自整训。
&esp;&esp;剩下的原果勇营将校,回去之后,也要裁汰老弱,重新编练。
&esp;&esp;“新兵行新式操典,白纸作画,其实比原果勇营之兵还要容易整顿一些,先将军纪、军容立起来,等回京之后,再去军器监看看。”
&esp;&esp;就在贾珩凝眉思索着回京之后的下一步打算,却听到中军帐外有兵卒唤道:
&esp;&esp;“大人,营外有一个唤作薛蟠的,递了拜帖,求见大人。”
&esp;&esp;贾珩皱了皱眉,问道:“薛蟠?”
&esp;&esp;那军卒说话间,就是入得帐篷,上前递上拜帖。
&esp;&esp;贾珩将名帖拿在手中,映入眼帘的却是一行娟秀、丰润的梅花小楷,情知这不是薛蟠所写,至于是何人所写,心头也有几分猜测。
&esp;&esp;“去让他进来。”
&esp;&esp;毕竟是贾族老亲,哪怕再有些不待见这薛大傻子,也不好见都不见。
&esp;&esp;却说营盘之外,薛蟠带着两个小厮,下了马,站在营门之外,但见营中一队队兵卒捉刀列队,威武严整。
&esp;&esp;薛蟠仰着大脑袋,面上带着笑容,脸上的神情虽不至如“有胜阅兵”,但也差不离儿。
&esp;&esp;一旁的小厮见薛蟠高兴,笑着凑趣道:“珩大爷手下这兵马,可真是严整,管着这么多人,这是戏文上说的大将军了。”
&esp;&esp;“那可不,我这表兄,是个有大能为的。”薛蟠笑道。
&esp;&esp;真正论起来,薛蟠年龄其实比贾珩还大上一丢丢,但却口称表兄,自是权势加成。
&esp;&esp;不多时,从营门处出来一个兵卒,喊道:“大人让你进去。”
&esp;&esp;薛蟠闻言,心头一喜,就是招呼着小厮,大摇大摆地入得军营。
&esp;&esp;第265章 表妹有心了
&esp;&esp;中军大营
&esp;&esp;薛蟠带着两个小厮,进入营帐之中,正待四下打量着,抬头只见那气度沉凝、面色淡漠的少年端坐在帅案之后,心头无端一凛,不敢张望,脸上陪着笑,上前拱手作揖道:“珩表兄,冒昧叨扰,还望见谅啊。”
&esp;&esp;这两句话自是薛蟠临行之前向管家讨教而来的礼数,以防被贾珩看轻。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淡淡道:“薛家兄弟,坐。”
&esp;&esp;薛蟠闻言,笑了笑,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座,道:“表兄,唤我一声文龙就好。”
&esp;&esp;贾珩打量了一眼薛蟠,淡淡道:“文龙兄弟,这是从金陵过来的?”
&esp;&esp;见对面少年权贵改变称呼,虽面色清冷依旧,但薛蟠心头还是一喜,笑道:“金陵一路赶过来的,珩表兄,你是不知道,这路上带着娘和妹妹一路上京,遭了老罪了,颠簸奔苦,好不容易入了京畿,更是突然下起了大雪,人生地不熟的,两眼一抹黑,这走到这儿,可算是碰到亲人了。”
&esp;&esp;贾珩道:“金陵至此,迢迢路远,一路鞍马劳顿,好在再有不远就是神京,文龙和姨妈还有表妹,好好歇息一晚,明日上京,多则两天,少则一天就能进入京城了。”
&esp;&esp;薛蟠这案子,如果问他的建议,自是向有司自首,争取宽大处理,怎么也不至判个绞、斩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