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会不会和贾珍通风报信,可能性微乎其微,因为从这段时间和韩、于二人的交往,尽管被二人掩饰的还好,他还是能捕捉到韩、于二人对如今宁荣二府当家之人的轻蔑。
&esp;&esp;以他推测,整个文官集团对四王八公的态度,应该都是排斥加厌恶。
&esp;&esp;这在《红楼梦》原著中就可以看出,贾家凡有大事,前来贺喜的都是勋亲故旧。
&esp;&esp;于缜面色惊异,目光幽幽看着对面的少年,问道:“子钰可是已经查清了,他们明天就要动手?”
&esp;&esp;方才听其所言,哪怕只是简单叙说,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凶险,这少年却还能如此气定神闲,实在……
&esp;&esp;贾珩沉声道:“业已确信无疑。”
&esp;&esp;“那子钰怎么不报官,提前拿下此獠?”宋源急声问道,目中满是忧切。
&esp;&esp;贾珩沉吟道:“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,如第一时间报官,就动不了背后的东府那位。”
&esp;&esp;于缜说道:“是极,如果报官,宁国袭爵之人,必然会说自己全然不知此情。”
&esp;&esp;于缜其父为都察院佥都御史,思量片刻,就已明白了贾珩的用意,这是拿贼拿赃,一绝后患,
&esp;&esp;韩珲面色凝重,摇头说道:“子钰,纵是拿着证据,贾家那位也不好绊倒,太上皇那里还念着四王八公一些老人的旧情,今上最重孝道,未必会对贾家严厉处置。”
&esp;&esp;贾珩眸光闪烁,这是他第一次听到朝局中关于“双日悬空”的秘闻,四王八公背后真正的靠山是谁?
&esp;&esp;太上皇!
&esp;&esp;那个贾政口中太爷临终遗本一上,恩德赐官的太上皇。
&esp;&esp;而太上皇驾崩之后不久,崇平帝就毫不犹豫地祭起屠刀!
&esp;&esp;所以,这才是贾家败亡之局的真正缘由。
&esp;&esp;而韩珲作为内阁次辅之子,毋庸置疑,消息可信度是十分高的。
&esp;&esp;贾珩道:“国家自有法度在,如果我以贾珍勾连贼寇的证据,告之于京兆地方,那位许府尹刚介官声传扬于外,势必不会坐视不理!”
&esp;&esp;如果这都能官官相护,遮掩下去,那陈汉也就没救了。
&esp;&esp;韩珲闻言,眼前一亮,说道:“子钰是要借许德清之力?”
&esp;&esp;他原本以为眼前少年讲述此事,是想向他求助,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办法,他父亲虽为内阁次辅,但未必愿意贸然弹劾贾府,为政敌所趁。
&esp;&esp;贾珩道:“还要请教子升,这许庐和宁国是否有旧?”
&esp;&esp;韩珲沉吟了下,道:“许德清,此人怎么会和贾家二府混在一起?嗯,子钰,我不是那个意思。”
&esp;&esp;却说说到最后,也知道眼前之人也是贾家人。
&esp;&esp;贾珩道:“无妨。”
&esp;&esp;韩珲道:“许德清是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,任京兆尹刚满一年吧,为官耿直,不畏权贵,因此这年许,得罪了不少人。”
&esp;&esp;说到最后,轻笑了下,说道:“这位,可是连杨相两个儿子的面子都不买,我父亲曾赞赏过他,持身以正,廉洁刚直,如得此人掌风宪衙司,不出三年,吏治为之一清。”
&esp;&esp;一旁的于缜闻言,眸光闪了闪,也不知在想什么。
&esp;&esp;韩珲默然片刻,道:“若是此人,还真不忌惮贾府,有其上疏,天子必定重视。”
&esp;&esp;同样的话,要看谁说,如果是天子一手简拔起来的臣子上疏,一击必中。
&esp;&esp;贾珩闻言,面色微顿,目光沉静,感慨道:“原来如此。”
&esp;&esp;如是崇平帝的人,那他借韩珲的拜帖,就不成了。
&esp;&esp;于缜笑了笑,意有所指说道:“子钰若是要见他,可让韩珲写一封拜帖,提前打好招呼,否则,子钰不太好贸然上门拜访。”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