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圆润顺滑,一撇一捺不存在区别,像是画画一样。
&esp;&esp;但它好看,符合陛下的审美,非常治愈强迫症。
&esp;&esp;李斯很快就写了一版出来,交给太子殿下学习模仿。
&esp;&esp;秦政满意地叮嘱:
&esp;&esp;“阿苏下次上天幕,就向全大秦推广我大秦的秦体。以后秦体就是大秦官方字体了,也好叫臣民有个学习的模范。”
&esp;&esp;扶苏点头:
&esp;&esp;“好,我记住了。”
&esp;&esp;作为大秦太子,这大概是扶苏第一次承担起太子的责任。小崽崽一时觉得身负重任,学习起来更认真了。
&esp;&esp;李斯则好奇问起宋体:
&esp;&esp;“那是宋朝皇帝推广的官方字体?”
&esp;&esp;秦政摇了摇头:
&esp;&esp;“并非,是宋朝印刷业兴起后演化出的字体。”
&esp;&esp;有传闻宋体是秦桧发明的,实则不然。宋体真正成型远在秦桧死亡后,是民间的印刷匠人一点点改进发明出来的。
&esp;&esp;正因为无法确定字体的发明人,才会笼统地称之为“宋体”,以朝代为名。
&esp;&esp;其实大秦早有官方的字体推行。
&esp;&esp;始皇帝令李斯统一文字后,就是以李斯的字体作为模板推行的。反而是后头的朝代,少有推行官方字体的情况。
&esp;&esp;大家各写各的,各有各的笔风。
&esp;&esp;顶多是到了明朝八股取士的时候,为了方便科举获取更高的名次,避免因为字写得不够好而被扣分。所以一种叫“台阁体”的字体渐渐成为了科举的专用字体,清代改称“馆阁体”。
&esp;&esp;台阁体是楷体的一种,写得漂亮的人写出来就和印刷出来的楷书一样。
&esp;&esp;秦政让儿子考试模仿李斯字迹,但是平时自己练字不能完全和李斯一模一样。大秦太子的书法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,不能完全照搬臣子。
&esp;&esp;扶苏停笔抬头看阿父:
&esp;&esp;“什么是笔风?”
&esp;&esp;秦政看看稚嫩的崽崽,沉默了一瞬,告诉他算了,这件事以后再说。
&esp;&esp;扶苏要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,笔风这些可以以后慢慢来,先应付应试吧。
&esp;&esp;字体练到一半,系统的试课开始了。
&esp;&esp;扶苏抽到了化学课。
&esp;&esp;化学和物理是最难的,毫无基础去学这两个东西,被塞了满脑子知识。学完的崽崽迷茫地看向阿父,说没太听懂。
&esp;&esp;秦政并不意外:
&esp;&esp;“朕都跟你说了,你现在学这个还太早了一些。”
&esp;&esp;物理化学都需要有一定的对世界的认知作为基础,才能进行学习。
&esp;&esp;比如物理最初开始学光学,反射折射。扶苏崽才出生一年,都没观察过什么生活现象。你跟他说光的反射,他只能茫然地看着你说没有印象。
&esp;&esp;简单点说,生活阅历不够。
&esp;&esp;崽崽郁闷地提前结束了试课,系统允许考生半途放弃,毕竟有些人确实是没有天赋或者阅历不足暂时学不了。
&esp;&esp;不过放弃了也没办法直接去上别的试课,想学下一门还是得等下一个周期。好在扶苏可以把时间空出来,继续练习接下来要考的内容。
&esp;&esp;几天后,第二场考试终于开始了。
&esp;&esp;公开考试的人在天上参加,试课测试的人则在自己家里通过光屏参加。
&esp;&esp;秦政时而看看天空,时而看看周围按次序坐在桌案前的臣子家的少年人们。
&esp;&esp;他们多是名气不够没有被抽中第一批上天的,里头好些人也没有“公开报名”的权限。以后想上天考试,还得先通过很难的考核才行。
&esp;&esp;秦政知道这是为什么,因为他们在史书上毫无记载,也并不需要代表一方势力上去博一线生机。
&esp;&esp;但凡在史书里有只言片语,哪怕第一轮没被抽中,报名后都有机会选择公开报名的选项。
&esp;&esp;秦人们并不怕上天,能为大秦争光他们与有荣焉。所以这一群输在起跑线的少年人并不气馁,反而互相打气,发誓要好好学习让祖辈为自己骄傲。
&esp;&esp;秦政并没有打击他们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