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李瑄将牛石扶起来,郑重地说道。
&esp;&esp;“自乾元元载开始,除贱为良就已经拉开序幕。铲除豪强,将土地分为百姓,以保证百姓衣食无忧,是皇帝的责任。朕担心有人阳奉阴违,所以来看看,却看到你们在受苦受难。放心吧,铲除豪强,惩治贪官后,你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。”
&esp;&esp;李瑄又拍着牛石的肩膀,向牛石承诺道。
&esp;&esp;今年的科举已经结束。
&esp;&esp;他会安排今年的科举进士状元,为新任的淮阴令。
&esp;&esp;在新的科举制度下,状元有一定的政治抱负,想有一番政绩作为,以求一品之位,名留青史。
&esp;&esp;这是最难被腐蚀的一批人。
&esp;&esp;“草民不胜感激……”
&esp;&esp;离李瑄近在咫尺,牛石潸然泪下。
&esp;&esp;百闻不如一见,李瑄的气量,使牛石感动,更多的是自责。
&esp;&esp;“张老先生,你们的乡里,也会见日大明。”
&esp;&esp;李瑄又握住张二河这名摆渡人粗糙的人。
&esp;&esp;张二河所在的乡里,比宣泽乡强不到哪去。
&esp;&esp;靠近大运河渡口淮阴渡,有加速发展的可能。
&esp;&esp;“有至尊之言,草民死而无憾。”
&esp;&esp;张二河向李瑄回答道。
&esp;&esp;没有言语能形容张二河此刻的心情。
&esp;&esp;他因祸得福,遇到天下最尊贵的人。
&esp;&esp;见证至尊惩奸除恶,这是最温暖人心的事情。
&esp;&esp;李瑄又向宣泽乡的百姓,说起了他来淮阴的因果。
&esp;&esp;是最先逃出淮阴的宣泽乡百姓,将淮阴的一些事情告诉李瑄。
&esp;&esp;李瑄让百姓们在宣泽乡等待分配。
&esp;&esp;也可以明日前往淮阴城,会有他们想看到的结局。
&esp;&esp;交代完毕后,李瑄骑马离开宣泽乡。
&esp;&esp;当天夜晚,李瑄才到达淮阴城。
&esp;&esp;他特意选择在北门入城。
&esp;&esp;在淮阴城北门,有两座巨大的粮仓。
&esp;&esp;是李瑄南巡的消息传到淮阴后,宋鹏程令人日夜赶工建筑,并填满粮食,
&esp;&esp;寓意淮阴粮食多得吃不完,只能堆积在城外。
&esp;&esp;以炫耀自己的“政绩”。
&esp;&esp;“宋县令,这是什么?”
&esp;&esp;李瑄在城前下马,火把下,宋鹏程被拖到李瑄面前,李瑄向他问询。
&esp;&esp;一路上浑浑噩噩,宋鹏程都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回来的。
&esp;&esp;相比于浩浩荡荡地杀向宣泽乡,回来的时候,身心皆被折磨。
&esp;&esp;“这……这是……粮仓……”
&esp;&esp;宋鹏程支支吾吾地回答。
&esp;&esp;有了宣泽乡的情况,以前的话术,不可能用。
&esp;&esp;“粮仓为什么会出现在城门口?”
&esp;&esp;李瑄又问。
&esp;&esp;宋鹏程哑口无言,不知作何回答。
&esp;&esp;“淮阴有百姓食不果腹,冻饿而死。县令却将粮食堆摆在门前,这还是父母官吗?”
&esp;&esp;李瑄对宋鹏程展开诛心之言。
&esp;&esp;“臣无能,臣该死……”
&esp;&esp;宋鹏程来来去去,只有这两句话。
&esp;&esp;“我之前从淮阴渡口下船,有漕运小吏见我船只靠岸,不由分说地索要巨额钱财。朕下令鼓励工商,繁荣地方。淮阴县是这样鼓励的吗?”
&esp;&esp;李瑄又将这件事扯出来,劈头盖脸骂宋鹏程。
&esp;&esp;宋鹏程可不止一个破绽,整个淮阴县被他经营得全是破绽。
&esp;&esp;商人只要路过一遭,不可能全身而退。
&esp;&esp;宋鹏程似乎因此事而窒息,眼睛一翻,晕倒在地。
&esp;&esp;李瑄认为宋鹏程在故意逃避,他令人将宋鹏程拖到粮仓下,和一众淮阴县的官吏于冰冷的寒夜露天度过。
&e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