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瑄向杨绾吩咐道。
&esp;&esp;他判武威郡事,等于说路嗣恭也是他的下属,敢光天化日行刺杀之事,这是打李瑄脸啊!
&esp;&esp;如果是外地游侠,不好指认。
&esp;&esp;但刺杀一个父母官,失败后毫不犹豫地自杀,像是达官贵人养的奴仆,最忠心耿耿的奴仆,为主人的秘密可以立即去死。
&esp;&esp;这样的奴仆要是在姑臧城,肯定有人见过。
&esp;&esp;“遵命!”
&esp;&esp;杨绾领命离去。
&esp;&esp;由李瑄的亲卫,带着刺客的尸体游街,谁指认出刺客的身份,只需要秘密去府衙告知,赏钱十贯。如果敢胡乱禀告,以重罪论处。
&esp;&esp;城中百姓得知这件事情后,纷纷前来,万一认识呢!
&esp;&esp;这刺客一副农夫的打扮,以此接近路嗣恭。
&esp;&esp;但周围乡里的农夫,都没有见过这名刺客。
&esp;&esp;无数百姓围在这名刺客尸体周边指指点点。
&esp;&esp;“路县令是好官,这人活该去死啊!”
&esp;&esp;“怎么会有人刺杀路县令这样为民做主的父母官?”
&esp;&esp;“李将军刚来不久就发生这样的事情,李将军一定很生气,所以才让甲士拖着尸体寻找认识他的人。”
&esp;&esp;“可惜我不认识,不然既能帮路县令报仇,又能得到重赏。”
&esp;&esp;“此人这么眼熟,好像在城中出现过?”
&esp;&esp;“我也觉得见过他几面,他一定是姑臧城的人!”
&esp;&esp;有百姓觉得十分可惜,明明见过刺客,却不知刺客的来历。
&esp;&esp;倒是有几名百姓暗暗点头,他们像是认出刺客身份一样,向府衙方向跑去,生怕跑得慢,赏钱被夺走一样。
&esp;&esp;得知这么快就有消息后,李瑄让亲卫将刺客尸体装起来。
&esp;&esp;三名指认者被带到府衙,李瑄要看看他们说得是否一致。
&esp;&esp;如果一致,皆赏十贯。
&esp;&esp;第142章 整饬凉州城,河西第一城
&esp;&esp;这三名检举的百姓,被叫到不同的房间。
&esp;&esp;“你知道刺客的身份为何?如果说出他具体身份,就赏赐钱十贯。”
&esp;&esp;李瑄亲自询问其中一名百姓。
&esp;&esp;“启禀大将军,小人见他自称是大族马氏的奴仆,非常喜欢去大河酒肆饮酒。”
&esp;&esp;这名百姓将这条重要线索告诉李瑄。
&esp;&esp;大河酒肆是姑臧城中最知名的酒肆之一,据说以前大诗人王维为河西节度判官的时候,经常来此酒肆饮酒,至今酒肆中还挂着王维留在店中的佳作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。
&esp;&esp;除了这名百姓之外,李瑄又询问其他两名百姓,他们都说是大族马氏的奴仆。
&esp;&esp;有一名百姓也是在大河酒肆见过,另一名见过刺客在打架的时候,放过狠话。
&esp;&esp;得知确切结果后,李瑄赏赐这三名百姓每人十贯!
&esp;&esp;随即,李瑄召路嗣恭来府衙。
&esp;&esp;“姑臧令路嗣恭拜见都督。”
&esp;&esp;路嗣恭今年三十五岁上下,看起来平平无奇。
&esp;&esp;实际上他是一位理财高手,即便姑臧问题很多,也依然能凭借姑臧城的地理优势,创造除京畿外,最高的税收。
&esp;&esp;“闻路县令遇险,坐立难安。得知路县令无事后,又如释重负。光天化日之下,竟会在姑臧城外出现这样的事情。连县令都敢刺杀,那些贫民百姓,无依无靠的胡商,又要遭受到何种欺压!”
&esp;&esp;李瑄让路嗣恭不必多礼。
&esp;&esp;能在关键时刻逃脱一命,实所幸运。
&esp;&esp;路嗣恭以前名为“剑客”,但实际上他的剑术一般。
&esp;&esp;剑客只是一种精神而已,他始终秉持。
&esp;&esp;“多谢都督关心,都是一些宵小之辈。”
&esp;&esp;见李瑄如此关心他,路嗣恭深受感动。
&esp;&esp;别看他被圣人亲自赐名,但他终究是一个小县令。
&esp;&esp;他父亲路太一曾至太原令,使他得以门荫入仕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