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周大很是高兴,有了这骡车收猪做生意可方便多了,而且骡车比架子车大,东西也装得多,再去镇上做生意,三人都能坐上面,可比以前快了不少呢。
&esp;&esp;周大得了这骡车脸上的笑都没下去过,拿着鞭子赶着骡车去镇上,路上走得快了,能早点去了,下午也能早点回来了。
&esp;&esp;王老汉看见周大的骡子很是羡慕,“啥时候买了骡子了这是。”
&esp;&esp;“买了有一阵了,就是这车没打好,这不刚打好,是临川和宁哥儿给我买的骡子哩,两人的积蓄花了个精光。”周大很是自豪地说道。
&esp;&esp;“真好呀,我儿子啥时候能给我买一头骡子就好了,也省得我日日推着这打烧饼的灶了,怪沉的。”
&esp;&esp;没几日卖烧饼的王老汉的摊子上多了个中年妇人,一早过来帮着打烧饼,王老汉教着她,多个人手也能忙活过来了。
&esp;&esp;那妇人来的头一天就送了沈临川周宁他们三个洗好的桃子,笑着说多亏照应了。
&esp;&esp;王老汉也乐呵地说道:“这是我家儿媳,以后就接我这打烧饼的衣钵了。”
&esp;&esp;王老汉前一阵叫了家中的儿子儿媳回家,叫他们和自己一道打烧饼,总比人家做奴仆强,王家儿子瞧不上他爹打烧饼的活计,觉得还没给人家当小厮挣得多些呢,年节的时候主人家还能赏一些东西。
&esp;&esp;等王老汉把这些日子挣得银钱拿出来,吓了两口子一跳,一看家中孩子都穿了新衣,米缸里的米是满的,灶台旁还放着肉。
&esp;&esp;仔细问了才知道为啥能挣这么多了,王老汉老了快干不动了,之前打个烧饼补贴家用,现在能挣得多了,比两口子在人家做仆从挣得还多呢。
&esp;&esp;两口子商量了一下,先让媳妇儿跟着去学,看看情况,要真是他爹说得这么好了,到时候王家儿子也跟着过来。
&esp;&esp;王老汉的烧饼摊子有了儿媳的帮忙,他也轻松了一些,自从周家的小食摊儿摆这了,他家的日子都跟着好起来了。
&esp;&esp;日子一天天滑过,天热了起来,麦子也黄了,没两日就要收麦子了,镇上的学堂都休了农桑假,乡下的学子纷纷回来了。
&esp;&esp;周大看天定下了收麦子的日子,最近几日看样子都是好天,收麦子呀最怕下雨了,到时候不好晾晒。
&esp;&esp;沈临川坐在堂屋看书,现在天热,但好在茅草屋里还是阴凉的,等到了七八月才更热呢。
&esp;&esp;周宁去张小意家又买了不少的大料,在他那坐了一会儿才拎着篮子回来了。
&esp;&esp;一回家就看见院子中跑着个滚圆的小东西,周宁惊讶了一瞬,“沈临川,咱家院子里怎么有小鸡呀!”
&esp;&esp;沈临川听见他夫郎喊自己也出来了,就看见院子中一只黑色毛团踱着红色的爪子来回走呢,晕头转向地叽叽直叫就是找不到地儿。
&esp;&esp;大黄上去撵了一下,吓得小鸡崽到处乱跑,周宁呵斥了一声大黄,又忙把院子里的小鸡崽给抓住了。
&esp;&esp;沈临川拍了一下脑袋,“是不是咱家的小鸡孵出来了?算算也到了日子了。”
&esp;&esp;周宁一想还真是,“我早上喂食儿的时候没看见有小鸡呀。”
&esp;&esp;说着赶紧去看看,小鸡一放下来就赶紧朝着母鸡身下钻了过去,周宁一喜,“还真是。”
&esp;&esp;他下手想把抱窝的母鸡挪开看看,母鸡护崽儿朝着周宁的手上啄了一下,沈临川叫了一声,“小心!”
&esp;&esp;周宁跟没事人似的,“没事,不疼。”
&esp;&esp;周宁掀开母鸡看了看,只见母鸡身下有几个滚圆的小鸡崽儿,“沈临川,真的是咱家的小鸡破壳了!”
&esp;&esp;“好了,好了,快些出来,省得那母鸡又叨你。”
&esp;&esp;周宁稀罕了一阵这才出来了,沈临川拉过他的手,“那母鸡啄一口可疼了,你也不小心一些。”
&esp;&esp;“没事呀。”
&esp;&esp;只见周宁的手上被叨得白了一道,沈临川给他揉了揉,沈临川被也被叨过,他去摸鸡蛋的时候被叨了一口,疼得他呲牙咧嘴的,他家夫郎倒是不嫌疼。
&esp;&esp;周宁格外地稀罕小鸡,“这竹栅栏有空,拦不住小鸡,下午我给编上些竹篾,就不怕小鸡崽跑出来了。”
&esp;&esp;“成,你别去摸那母鸡了,省得又叨你一口,都孵出来它就不趴那了。”
&esp;&esp;见周宁没吭声,沈临川就知道
好版主